明年1-2月將是H7N9高發期
廣東一*入冬,H7N9流感就來搗亂。11月26日,省疾控舉行H7N9流感防控新聞通報會,證實今冬首例H7N9患者病情穩定,其60名密接者無異常。專家組評判,今年應該不會再有H7N9大流行,目前可能是偶發,明年元旦至春節前(1~2月)應為散發(偶發)較多時期,活禽貿易活躍及未施行“生鮮上市”的城區須*防控。
疾控專家組緊急呼吁:別再買雞養過年,今冬首例H7N9流感就是這樣惹的禍。
60名密切接觸者目前無異常
省衛計委昨日通報,11月22日,梅州市大埔縣報告廣東省今年冬首例H7N9流感病例,患者為一名74歲的男性農民,梅州市大埔縣人,現收治在梅州市定點收治醫院。當地衛生計生部門搜索到的60名密切接觸者,目前均無異常。
此病例為主動發現,省疾控**專家、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何劍峰介紹,今年上半年H7N9疫情結束后,全省依舊保持對H7N9流感病毒的環境樣本、人感染病例進行監測,該老年病例正是在監測中發現的。
11月22日,接到梅州病例報告后,省衛計委于當天派出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和省疾控防控專家趕赴梅州指導防控和治療,并成立省、市、縣疾控*聯合調查組開展個案調查,對密切接觸者開展為期7天的醫學觀察。對患者家庭環境進行終末消毒。對可能涉及的市場開展禽流感病毒污染狀況應急監測,并部署為期兩周的病例排查和活禽市場環境應急監測。
梅州要求對患者居住鎮全鎮范圍內所有活禽交易市場和宰殺檔口實行休市7天(11月23日~30日),并嚴格執行1110制度。
專家介紹,目前首例患者病情危重,尚未脫離危險期。
H7N9疫情多發期或在明年初
今冬首例出現,是否意味著開啟了今年H7N9流感的新流行時期?對此,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直言,無須過分恐慌。今年首例病例可稱得上“按預期時間發生”,未提前也無推后。
事實上,行政部門比社會更早、更重視冬春季節H7N9等*傳染病的防控,早在10月20日就組織省防控專家開展專題評估。11月4日和11月16日,省衛生計生委先后印發相關文件,部署全省衛生計生部門進一步做好H7N9的醫療救治和監測工作。11月起,全省已經啟動了加強版的外環境監測,目前廣州外環境監測無陽性,而梅州尤其是病例地區周邊檢測到陽性樣本。
專家組一致評判:今年冬春季,全省H7N9疫情將以散發(偶發)病例為主,預計疫情多發期將在2016年1~2月出現,即元旦至春節前,但只是多了偶發病例,應該不會再有H7N9流感大流行。
專家呼吁:千萬別“買雞養肥過年”
“千萬要提醒,改改買雞養肥過年的風俗!”何劍峰呼吁說,今冬首例H7N9流感就是這樣惹的禍。該74歲男患者,從鄉鎮街邊活禽小攤檔買了活雞,養著等過年時宰殺,未料到買的雞帶了H7N9病毒,于是在家里“中招”。
“其實集中屠宰的生鮮雞一樣營養美味,煮透煮熟來吃,沒有病毒感染風險?!焙蝿Ψ逭f,萬一感染,H7N9流感重癥的病死率可是比埃博拉還要高。
除了風俗要改,好的生活習慣也要養成。即使是在生鮮雞供應區域,去市場買完菜,回到家應當*時間洗手,防止將病毒帶回家,家人也更*。
此外,廣東三年與H7N9流感的“斗爭”證實,體弱、有基礎病的人群感染風險較高,當中又以年齡超過50歲的老者*高危。這些人去過市場或有過活禽暴露,出現發燒、咳嗽、肌肉酸痛等,應當高度警惕,盡早就醫,并告訴醫生活禽暴露史。當然,*大限度減低人群感染風險,還是全省進一步推進集中屠宰生鮮雞上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區域。
要提醒醫療工作者的是,已證實無論是H7N9流感還是其他流感,早期使用神經氨酸酶*劑仍然是*關鍵、*有效的。
隨著北方漸入深冬,廣東將迎來大批候鳥,會否助推H7N9流感疫情進展?
何劍峰回應,廣東候鳥到境*多的時段是元旦前后,不過它們應該不會影響到H7N9進展。因為監測發現,鳥類一般不傳播H7N9流感病毒,也正是因此H7N9局限在國內大陸地區。但是,要十分提防H5N1,尤其是天鵝。
在廣州,南沙等地的生態濕地公園,一向是候鳥觀賞者的樂園,何劍峰提醒,可以用望遠鏡等器材遠觀,切勿接近賞玩,更不要接觸鳥糞或野鳥尸體。
流感小高峰 下月或出現
何劍峰介紹,*新的上周監測發現,季節性流感正處于2015年全年*低流行值,流感樣病例監測點的門急診比例不到3%。不過,這與廣東一直未入冬有關,因此隨著氣溫降低,12月尤其是12月下旬,B型流感可能上升。
按以往監測,每年3~4月廣東開始流感多發,5、6月是高峰期,但春節前“例牌”會有一個小高峰,原因是人流、物流頻繁。
何劍峰提醒,廣東冬天流感形勢比北方好,是因為沒有北方過冷而關門閉窗、室內外溫差過大的情況,因此廣東人要注意保持每天通風、加強保暖的好習慣。
冬季鵪鶉養殖重要性
鵪鶉的產蛋率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